当前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 理论学习

中共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党组 理论学习中心组2022年4月学习报告

作者: 来自: 时间:2022-04-27 15:55

一、学习时间、地点

2022.4.27

生态环境三楼西会议室

二、主持人

党组书记、局长刘品

三、学习主题

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四、参加人员

刘    长、党组书记

魏振海副局长、党组副书记

刘建清副局长、党组成员

副局长、党组成员

  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支部书记、主任

    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学习秘书)

列席人员

  副局长

二级调研员

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

市直机关工委组织部部长

市直机关工委党员服务中心副主任

五、学习内容

领学人:孙凡

1、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3、《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5、《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6、《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7、《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

六、研讨内容

刘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面对的任务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重点在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用法,党员干部要做到适时恰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要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培养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理念,提升法治思维能力。党员干部法治思维理念的养成,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习惯。在国家立法的基础上,我们要立足枣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很接地气的办法和措施,开展好我们枣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魏振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体现出真挚的为民情怀,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从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中产生,指引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过实践检验,彰显实践伟力,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要从大局出发,找准角色定位,发挥应有作用,自觉担当起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使命。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健全完善行刑衔接、生态损害赔偿、生态环境有奖举报、环境公益诉讼等制度,全面维护生态环境公共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刘建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重点在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用法,党员干部要做到适时恰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一是要自觉地学法,深刻理解法律的内容和意义,在学习掌握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的重点要点之后,还要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要培养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理念,提升法治思维能力。党员干部法治思维理念的养成,需通过法治学习、教育、培训、宣传等途径,使法治思维成为党员干部一种自觉的意识,让法治思维潜移默化地运用在日常工作中,从而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习惯。三是要重视法治思维的实践运用,工作中应主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处理问题,坚持依法办事,做到用法治理论指导实践,用法治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凡: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坚持党对法治的全面领导,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依法治国要造福人民,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至上地位,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推动社会的共同富裕。三是坚持依宪治国。宪法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保障,只有宪法得到落实,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如果宪法长期得不到尊重,致使宪法的权威和公信力受挫,那也是对人民权利的一种侵犯。

张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举措和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有力推进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十四五”期间,生态环保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我们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提升依法治污水平,确保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依法监测能力,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七、学习成果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在通过积极地学习法律知识来强化法治思维的同时,党员干部更应重视法律知识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法治思维在做决策、想问题、办事情中的重要作用。在行动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遵守各项法律规范,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管理各项事务,以此带动其他党员干部履行法律规范,形成共识和合力,进而形成良性互动的法治社会;在工作中,自觉运用法律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按法律办事,遵循法治原则、法治原理,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中共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党组

                                             20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