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环境业务 > 环保宣教

相互促进提高 齐头并进发展

作者: 来自: 时间:2019-10-09 11:18

 

近年来,峄城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生态环境优先,积极打造富有特色、风韵不同的美丽乡村,二者相互促进,同步发展,形成了并驾齐驱、比翼双飞的良好局面。

工作中,该区明确了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一手抓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思路,以2018年为例,他们将63个新建村和106个巩固提升村纳入创建范围,在验收标准上,将空气质量、污水处理、垃圾回收利用等生态环境指标作为“硬杠杠”,确保“美丽乡村”生态环境指标全部合格。其中,按照市派第一书记村、市级重点扶贫推进村和冠世榴园景区村“三个全覆盖”的原则,将27个市派第一书记派驻村、9个市级扶贫重点村和冠世榴园景区村全部纳入创建范围,责成生态环境部门积极靠上,分类指导,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和生态环境同步建设。

他们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首先着眼于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多取景,少造景,突出乡村生态元素,避免千村一面,污染破坏。榴园镇北龙塘村先后与浙江规划设计院、市区生态环境部门沟通交流,修改规划设计3次;古邵镇程庄村为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原貌,先后更换2家规划设计公司。该区注重结合农业开发、河道治理等生态环保建设,底阁镇依托陶沟河治理、塌陷地治理等工程,建设徐庄村、陶墩村;峨山镇依托寨山核桃产业园,建设西马寨、后马寨等村,依托大鲍庄水库,建设周庄、河口、大鲍庄等环水库周边村;吴林街道依托连片治理,建设涝滩居、大埝居。

2019年,峄城区选定44个创建村,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打造生态环境样板村结合起来,做到同部署、同创建、同考核,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人文历史挖掘。榴园镇立足曹马村、北龙塘等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龙塘八景,打造禅意龙塘;阴平镇挖掘女娲宫等历史人文资源,打造金寺村;古邵镇依托胜利渠精神和知青文化,建设程庄村。同时各村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新路。阴平镇东金庄通过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坚持“三结合”,把农村的污染点、面、源的污染产物投到有机肥厂,经过发酵处理,实现循环利用,探索构建了农村旱厕改造、有机垃圾分解和剩余秸秆还田为一体的有机生态链工程,打造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东金庄模式”。榴园镇娘娘村以污水、厕所、垃圾整治和村庄面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投资4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地埋式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100吨,实现户户联通、雨污分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有效杜绝了污水横流现象。

通过统一规划实施,做好结合文章,峄城区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促进了生态环境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事业扎实推进,又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源泉。

 

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突破口,以生态创建为助推器,牢固树立城乡环境一体化治理的新思路,全面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环境质量改善。该区自2011年被列入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以来,每年都召开现场会,大力推动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000万元,在全区7个乡镇(街办)、190个建制村(社区)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60处,饮用水源保护工程24处,垃圾中转及处置设施139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22处,受益人口达21万余人。

加强点源污染治理。投资2100万元,对辖区内的所有重点水污染企业实施了深度处理工程,每年减少COD排放量460吨;投资4800万元新建了日处理4万吨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减少COD1100吨、氨氮54吨;同时在重点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安装超标留样仪、智能电子闸门和视频监控,实现了重点工业污染源、污水处理厂、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实时监控。并且还增设生物监控,所有外排废水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口都建设了生物指示池,外排废水稳定达到常见鱼类生长。投资5600万元对峄城沙河进行“清淤、截污、拦蓄、美化”等方面生态综合整治,每天减少1万吨生产、生活污水进入河流;投资2000余万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有机食品基地2.6万亩,花生、石榴、大枣等8个有机食品得到了国际认证,每年减少化肥、农药残留入河量44.5吨。通过治理,峄城沙河污染物入河量逐年减少,河流水质逐年改善。

加大水资源循环利用。对境内水污染企业实施了中水回用工程,中水回用率已提高到75%以上,每年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260万吨;投资110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1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并已投入运行;在峄城沙河建成了2道橡胶坝、1个节制闸,增加拦蓄库容360万立方。拦蓄的河水通过建设的自流导流渠进行农灌,新增灌溉农田面积5万亩,受益农民4万人。

强化流域生态修复。在污染治理和污水资源化的基础上,采用水土保持、小流域开发治理、湿地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修复、重建技术,对流域的生态恢复过程进行强化,使之向提高自净能力、改善水质与生态环境、恢复自身应有生态功能的有利方向尽快转变。铁脚山、白山、斜屋等五处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完毕,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止;峄城沙河下游人工湿地建设完成,生态效益初步显现,在此基础上,计划在所有境内河流上利用自然及人工条件进行湿地建设,进一步净化河流水质,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作者: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