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环境监察动态第十三期

作者:监察支队 来自: 时间:2013-12-05 10:01

枣庄市环境监察动态
 
第十三期
 
枣庄市环境监察支队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三日
 
疏堵结合  突出“技防”
枣庄市秋季秸秆禁烧零通报  成效显著

    今年三秋以来,枣庄市坚持“疏堵结合、以堵促疏、突出技防”的方针,着力在禁烧上做文章,在秸秆综合利用上下功夫,切实破解秸秆禁烧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机收秸秆还田率达82.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首次实现禁烧期间国家卫星监控零通报。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枣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将其作为保障良好空气环境质量、为人民提供合格公共服务产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三夏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专门召开“三夏”、“三秋”生产和秸秆禁烧工作会议,成立秸秆禁烧工作机构,实行市级领导帮包督导制度。各有关部门立足职能,协作联动。各区(市)党委、政府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通过召开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出台政策、制定措施、分解责任、抓好落实,形成了禁烧工作合力。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全市各级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秸秆综合利用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干部群众对秸秆禁烧工作的认识,让干部群众不想烧、不愿烧、不能烧,把禁烧工作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每年印发《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严禁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告》、《致群众的一封信》、《致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近百万份,出动秸秆禁烧宣传车辆近万辆,悬挂宣传横幅十几万条,喷写标语8万多条,提高了农民群众秸秆禁烧工作的自觉性。枣庄日报和枣庄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刊登秸秆禁烧通告,全方位、高密度开展秸秆禁烧宣传。各区(市)运用广播、宣传车等方式宣传群众通俗易懂的禁烧标语口号,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禁烧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形成了“人人防火、家家防火、场场防火”的浓厚氛围。
    三、技术引领,综合施策
   通过学习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形成了秸秆粉碎还田、及时播种、适时灌溉和及时破茬适时播种的“三夏”技术防火模式和联合收割、粉碎还田、深耕深松的“三秋”技术防火模式。以禁烧倒逼综合利用,以综合利用促进禁烧,不断拓展秸秆利用渠道,大力推广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深耕配套作业技术等先进技术,市财政专门列支专项资金实施机械更新、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奖(补)和秸秆禁烧工作。大力推进能源化和工业原料化利用,鼓励发展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加工利用等项目,建成了滕州圣宝仕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秸秆精细加工生产可降解环保花盆、台儿庄区天净秸秆能源有限公司秸秆固化燃料等一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每年可消耗农作物秸秆近百万吨。
    四、严格考核,强化奖惩
   秸秆禁烧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是抓好落实。一是严格落实帮包制度。全市形成了市级领导包区(市)、区(市)领导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干部包村、村组负责人包地块、党员联户的“五联包”责任网络,实施网格化监管防火,全市基本实现了“百亩一个防火员,200亩一个防火棚”的网络。二是严格落实督导巡查制度。市里每年成立了六个巡查组, 24小时对区(市)不间断巡回检查。各区(市)、乡镇(街道)、村(居)也分别建立巡查组,全市基本构建了上有卫星监控、下有人员巡逻的监控体系。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实行保证金制度,各区(市)在“三夏”和“三秋”生产开始分别向市里缴纳禁烧风险保证金50万元,对出现全市第一把火的乡镇(街道),全额扣除该区(市)的禁烧风险保证金,并在乡镇(街道)召开现场会,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在会上公开检讨,所在乡镇实行“一票否决”。每年“三夏”、“三秋”秸秆禁烧工作结束后,分别召开秸秆禁烧工作总结表彰会议,隆重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各区(市)均制订了严格的考核措施,对工作不力、出现火情的从重处罚,对防火效果好的给予表彰奖励,有效地推动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开展,为全省空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枣庄市环境监察支队 冯倩)
 

枣庄市多措并举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以来,由于雾霾天气频发,人民群众对改善空气质量的呼声越来越迫切,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为进一步巩固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权益,枣庄市环境监察支队多措并举,加大监管力度,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源现场监察力度。对热电企业和其它省控以上重点大气企业确保每半月进行一次现场检查,供暖期增加巡查频次,对重点大气污染源每月不定期组织开展不少于3次的夜查,在节假日、休息日增加突击检查、错时检查频次。通过严守死防,加大查处力度,“以查促治”,确保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是积极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在今年的三夏、三秋秸秆禁烧工作中,市支队抽调16名骨干力量参加联合巡查小组,对全市64个乡镇的秸秆禁烧情况进行了为时二个月的昼夜巡查。巡查中,通过科学制定巡查路线,灵活把握巡查重点时段,严格落实巡查通报制度,秸秆禁烧巡查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三秋期间实现了国家卫星监控零通报,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为建立健全枣庄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提高预防、预警、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最大限度降低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危害,印发了《枣庄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制了全市大气污染源清单,并与重点企业签订了应急减排责任承诺书,对废气排放浓度严重超标的企业,采取限产、停产治理。
    四是大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为进一步改善全市空气质量,确保完成《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2013-2015年)行动计划》下达给我市的治理任务,市环境监察支队草拟了《枣庄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2013-2015实施方案》,按照“调结构、抓管理、搞绿化”的总体思路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负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围绕大力开展城市扬尘烟尘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控制、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城区燃煤锅炉“煤改气”工程、提高财政扶持与科技支撑力度等方面开展综合治理工作。


(枣庄市环境监察支队 于海涛)
 
枣庄市市中区创新涉水企业监管方法
 
    近日,枣庄市市中区环保局通过积极总结摸索自身经验,虚心学习其他地市环境监管先进方法,创造出一套符合本区实际的涉水企业监管方法。
    一是创新控制方法。通过细心研究和借鉴大气旁路挡板铅封的经验,创新出将沉淀池应急排水阀门使用特殊铅封封存,只保留主排水口正常使用的模式,从而在排放途径上预防企业出现偷排、多排的现象。通过这种铅封阀门的方法,对存有违法排污心理的企业管理者起到震慑作用,解决了监察人员对排水企业监管的空档时间问题。
    二是转变监管思路。以服务代监管,如果企业需要紧急排水或者其他生产上的需要,必须启动阀门时,要提前告知监察人员,由监察人员现场监督企业排水,并在企业解决问题后将排污口再次铅封。目前市中区已经在税郭镇两家企业试点该监管模式,如行之有效,将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广。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广泛邀请相关专家对企业进行会诊,针对个别企业水质不稳定的问题,积极帮助想办法予以解决,并积极协调监测站靠上服务,勤监测、免费用、出结果,用数据说话,直至水质稳定为止。积极督促企业提升生产线质量,优化污水治理效能,以达到促进节能减排、企业优化升级。


(枣庄市市中区环境监察大队 刘洋 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