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绿水青山 构建“生态峄城”
作者:办公室
来自:
时间:2012-02-29 09:09
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资本。近年来,峄城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紧紧抓住“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三条主线,突出“巩固治水、突出治气、统筹农村”三项重点,强化“工程建设、环境监管、现场服务”三项措施,努力实现“环境风险防控、环保工程建设、大气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治理”四个方面的突破,较好地完成各项环境保护任务目标,全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一、“生态峄城”建设亮点频现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创建生态区。2006年5月,《峄城区生态区建设规划》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批准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稳定区域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污染减排和环境污染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聘请省环科院重新编制了生态区建设规划,以建设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体系为重点,加快发展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积极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整治和生态镇、生态村等系列创建活动。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城乡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生态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区的榴园镇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镇,阴平镇和底阁镇创建成为省级生态镇。为使生态区各项建设目标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我们将生态区建设涉及到的38项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区直13个部门单位,区政府分别与责任单位签订了生态区建设目标责任书,要求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并将生态区建设情况纳入区、镇、村三级领导干部任期考核,对不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事故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坚决追究其责任。目前,正在积极准备申请省级生态区验收。
(二)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十一五”以来,我区建成了峄城区污水处理中心用于处理城市污水,污水处理能力达2万吨/日;区内丰源通达电力有限公司所有燃煤机组已实现全脱硫;关闭各类污染企业(生产线)10家(条)。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三)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力开展重点污染源治理工作,在坚持严格执法、加大对水污染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的同时,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再提高工程建设,相继对枣庄大兴矿业有限公司、山东源大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了污水处理再提高工程,促进了我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2008年国家迎淮核查中,我区迎接核查的三个项目受到了考核组的充分肯定,为我市代表山东省迎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中赢得三连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峄城沙河出境河流水质全年得到持续改善,河流稳定恢复了鱼类生长,流域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四)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我区坚持把农村环境治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被省环保厅、财政厅列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以来,将整治工作作为开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服务均等化试点的突破口,高标准编制了实施方案,对示范项目工程公开招投标,聘请监理公司对工程跟踪监理,确保工程质量。目前,底阁镇侯庄村的垃圾分拣减量运作模式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五)坚持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环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一是进一步健全了“三位一体”的环境监控系统。在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建设了生物指示池,建成了覆盖全区的环境在线监控网络,及时更换在线设备,加大了比对频次,基本实现了自动监测、视频监控、生物监控。二是发挥监控中心的“情报中心”、“指挥中心”作用,将河流断面、工业点源、空气自动站的监控职能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健全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大大提高了监管效能。三是加强人工监控,继续实施“三个四”的执法监察模式。四是初步建成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完善应急预防体系,编制了应急预案。
二、发展绿色经济,建设幸福新峄城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以构建“碧水、蓝天、青山、美城(村)”生态格局为目标,将峄城打造成人水和谐、绿色宜居、生态文明、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峄城”。坚持以稳定区域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污染减排和环境污染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聘请省环科院重新编制了生态区建设规划,以建设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体系为重点,加快发展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积极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整治和生态镇、生态村等系列创建活动。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城乡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生态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区的榴园镇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镇,阴平镇和底阁镇创建成为省级生态镇,峨山镇和古邵镇正在积极创建省级生态镇,目前已经通过验收。
(二)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为经济发展腾出空间。全面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有效控制大气污染,一是在扬尘管理上搞突破。二是对热电、水泥等排气企业加强监管,保证稳定达标排放。三是加大城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对空气自动站周围l公里范围内进行集中治理,进一步加大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加大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治理力度,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采取淘汰落后、停产治理、改造提升、强化监管等措施,确保我区实现污染减排工作目标。
(三)强化水污染治理,实施“治用保”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实现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为保证南水北调沿线输水水质,在南水北调输水期间,出境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我区按照截污、控源、清淤、生态修复,打造青水廊道这一要求。对峄城沙河采取截、导、蓄、治、用的措施,启动建设了峄城沙河截污导流工程和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出境水质工程。在峄城沙河分洪道和主要支流跃进河、大寨河分别建设了人工湿地工程。在峄城沙河城区段先后实施了截污、控源、清淤和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工程,打造城市清水廊道,建设了裴桥节制闸、崔庄和固庄橡胶坝,在峄城沙河分洪河道上的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出境水质工程也开工建设,投资430余万元,建设了边关庄橡胶坝一座、清淤拓宽河道4公里、加固整修河堤8.2公里。人工湿地建成后,经人工湿地深度处理的峄城沙河出境水质将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通过实施“治用保”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全区河流水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善。随着各项治污工程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不仅能增加原有河道应有的防洪和灌溉能力,还为南水北调输水创造一个水质“绿色通道”。
(四)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突破口,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全力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的整治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精品示范工程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一是抓好试点,大力开展整治示范工程建设。以示范镇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以及示范项目工程建设较好的示范村设施建设为试点,明确标准和要求,建成精品示范工程,辐射带动其它示范村提高设施建设水平。二是搞好结合,积极发挥综合整治效应。将整治设施建设与村庄卫生环境整治结合起来,与农民群众卫生文明习惯养成结合起来,与住建、农业、畜牧等部门的资源整合结合起来,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确保发挥整治工作的综合效应。三是做好总结,稳步推进示范推广工作。认真总结重点示范村整治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经验,组织现场参观、学习和培训,以重点示范村带动周边的示范村,以点示范,示范连片,不断提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整体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以“土小”企业的清理取缔为重点,下大气力抓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对“土小”企业清理取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防止“土小”企业死灰复燃。深入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对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整治。积极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遏制重金属污染事故的发生。
一、“生态峄城”建设亮点频现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创建生态区。2006年5月,《峄城区生态区建设规划》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批准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稳定区域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污染减排和环境污染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聘请省环科院重新编制了生态区建设规划,以建设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体系为重点,加快发展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积极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整治和生态镇、生态村等系列创建活动。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城乡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生态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区的榴园镇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镇,阴平镇和底阁镇创建成为省级生态镇。为使生态区各项建设目标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我们将生态区建设涉及到的38项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区直13个部门单位,区政府分别与责任单位签订了生态区建设目标责任书,要求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并将生态区建设情况纳入区、镇、村三级领导干部任期考核,对不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事故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坚决追究其责任。目前,正在积极准备申请省级生态区验收。
(二)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十一五”以来,我区建成了峄城区污水处理中心用于处理城市污水,污水处理能力达2万吨/日;区内丰源通达电力有限公司所有燃煤机组已实现全脱硫;关闭各类污染企业(生产线)10家(条)。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三)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力开展重点污染源治理工作,在坚持严格执法、加大对水污染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的同时,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再提高工程建设,相继对枣庄大兴矿业有限公司、山东源大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了污水处理再提高工程,促进了我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2008年国家迎淮核查中,我区迎接核查的三个项目受到了考核组的充分肯定,为我市代表山东省迎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中赢得三连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峄城沙河出境河流水质全年得到持续改善,河流稳定恢复了鱼类生长,流域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四)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我区坚持把农村环境治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被省环保厅、财政厅列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以来,将整治工作作为开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服务均等化试点的突破口,高标准编制了实施方案,对示范项目工程公开招投标,聘请监理公司对工程跟踪监理,确保工程质量。目前,底阁镇侯庄村的垃圾分拣减量运作模式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五)坚持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环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一是进一步健全了“三位一体”的环境监控系统。在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建设了生物指示池,建成了覆盖全区的环境在线监控网络,及时更换在线设备,加大了比对频次,基本实现了自动监测、视频监控、生物监控。二是发挥监控中心的“情报中心”、“指挥中心”作用,将河流断面、工业点源、空气自动站的监控职能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健全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大大提高了监管效能。三是加强人工监控,继续实施“三个四”的执法监察模式。四是初步建成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完善应急预防体系,编制了应急预案。
二、发展绿色经济,建设幸福新峄城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以构建“碧水、蓝天、青山、美城(村)”生态格局为目标,将峄城打造成人水和谐、绿色宜居、生态文明、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峄城”。坚持以稳定区域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污染减排和环境污染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聘请省环科院重新编制了生态区建设规划,以建设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体系为重点,加快发展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积极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整治和生态镇、生态村等系列创建活动。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城乡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生态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区的榴园镇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镇,阴平镇和底阁镇创建成为省级生态镇,峨山镇和古邵镇正在积极创建省级生态镇,目前已经通过验收。
(二)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为经济发展腾出空间。全面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有效控制大气污染,一是在扬尘管理上搞突破。二是对热电、水泥等排气企业加强监管,保证稳定达标排放。三是加大城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对空气自动站周围l公里范围内进行集中治理,进一步加大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加大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治理力度,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采取淘汰落后、停产治理、改造提升、强化监管等措施,确保我区实现污染减排工作目标。
(三)强化水污染治理,实施“治用保”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实现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为保证南水北调沿线输水水质,在南水北调输水期间,出境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我区按照截污、控源、清淤、生态修复,打造青水廊道这一要求。对峄城沙河采取截、导、蓄、治、用的措施,启动建设了峄城沙河截污导流工程和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出境水质工程。在峄城沙河分洪道和主要支流跃进河、大寨河分别建设了人工湿地工程。在峄城沙河城区段先后实施了截污、控源、清淤和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工程,打造城市清水廊道,建设了裴桥节制闸、崔庄和固庄橡胶坝,在峄城沙河分洪河道上的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出境水质工程也开工建设,投资430余万元,建设了边关庄橡胶坝一座、清淤拓宽河道4公里、加固整修河堤8.2公里。人工湿地建成后,经人工湿地深度处理的峄城沙河出境水质将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通过实施“治用保”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全区河流水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善。随着各项治污工程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不仅能增加原有河道应有的防洪和灌溉能力,还为南水北调输水创造一个水质“绿色通道”。
(四)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突破口,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全力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的整治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精品示范工程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一是抓好试点,大力开展整治示范工程建设。以示范镇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以及示范项目工程建设较好的示范村设施建设为试点,明确标准和要求,建成精品示范工程,辐射带动其它示范村提高设施建设水平。二是搞好结合,积极发挥综合整治效应。将整治设施建设与村庄卫生环境整治结合起来,与农民群众卫生文明习惯养成结合起来,与住建、农业、畜牧等部门的资源整合结合起来,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确保发挥整治工作的综合效应。三是做好总结,稳步推进示范推广工作。认真总结重点示范村整治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经验,组织现场参观、学习和培训,以重点示范村带动周边的示范村,以点示范,示范连片,不断提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整体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以“土小”企业的清理取缔为重点,下大气力抓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对“土小”企业清理取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防止“土小”企业死灰复燃。深入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对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整治。积极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遏制重金属污染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