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环境业务 > 自然生态保护

枣庄市2017年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情况总结

作者:生态科技科 来自: 时间:2018-08-29 08:39

生态山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枣庄市认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生态建设的战略部署,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统领,以落实中央环保督察为重要契机,以九个更加为抓手,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切实做好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污染减排、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生态文明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2017年度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一)国土空间布局更加优化

  

1、着力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一是建立多规合一的体制机制。全面完成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稳步推进滕州市多规合一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是完善差别化的市场准入政策。坚决贯彻落实《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我市不再另行制定差别化的市场准入政策。三是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2017年,全市共验收入库9个批次36个土地整治项目,纳入新增耕地储备库占补平衡指标1.1万余亩。利用社会资本投资3.36亿元完成第一批12个土地整治社会化市场化运作试点项目的立项工作,可新增耕地指标1.1197万亩。四是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及保护改善环境的要求作为强制性内容落实到城乡规划中,合理确定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的适度规模和比例结构。

  

2、着力推进绿色城镇化。一是加强城镇空间管控。突出中心城区,强化滕州城区,优化山亭、台儿庄城区,培育发展小城镇,形成一主、一副、两区、多点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二是推进生态城区建设。严格执行好城市蓝线、绿线等管理办法,完成生态城市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努力塑造青山拥城、绿道环城、碧水绕城的城市形象。三是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按照已批复的《枣庄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配合各区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住建部门建成地下管廊约6km

  

3、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等设施建设。二是逐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17年,全面完成3460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三是有序推进农村新型社区配套建设。编制完成《枣庄市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规划(2016-2030年)》,加大对镇村规划特别是对农村新型社区的规划指导力度。四是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市共有272个美丽乡村、638个生态文明村、1839个硬化户户通村通过市级验收。新增完成水十条确定的90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现代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锂电、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发展,投资40亿元的中材锂电池隔膜项目一期生产线已实现试生产,丰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维信诺有机发光显示器等项目建成投产。2、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强力推进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实行水泥、焦化、砖瓦等行业冬季错峰生产,关停淘汰落后煤电机组、燃煤小锅炉,对新上耗煤项目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目前高标准农田面积已达243.16万亩。4、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特色服务业,目前服务业限上企业发展到1257家,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增长8.2%,占GDP比重超过42%

  

(三)绿色发展成效更加显著

  

1、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我市的山东益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被列为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之一。2、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获批全省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单位,被评为山东省唯一一家水泥行业绿色工厂。3、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重点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天然气利用和热电联产项目建设。4、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科学发展高效蔬菜立体种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特色林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三水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重点推进台儿庄区、山亭区的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

  

(四)资源能源利用更加高效

  

1、加大节能推进力度。一是加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开展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投资21.90亿元完工7个项目,年可减排二氧化硫807吨,氮氧化物270吨,年可实现煤炭削减量14.97万吨。二是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加快新能源车辆推广,目前全市新能源营运车辆达3721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2001辆,油气双燃料出租车1540辆。三是抓好公共机构节能。深入开展各级各类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先优创建评选活动,我市6家单位被省里确定为能效领跑者遴选和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单位。

  

2、加大资源节约管控力度。一是强化水资源节约。抓好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46万亩。实施了马河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同时做好2017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二是节约集约用地。开展全市闲置土地处置和城镇空闲土地盘活利用集中行动,目前全市通过收回、开工两种方式整改到位闲置土地29宗、119.96公顷,城镇空闲土地盘活利用宗数157,面积9806亩。三是大力发展绿色矿业。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统筹保护与开发关系,结合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合理设置露天建筑石材采矿权。

  

3、加大循环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一是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革。二是加大清洁生产推广力度。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总投资1.42亿元,年可节电4628万千瓦时,节水21.4万立方,节汽4.15万吨。三是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体系。2017年,我市40家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23.43万吨,利用量110.94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1.3%

  

4、加大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力度。一是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配合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山东省质量技术审查评价中心、青岛市工程咨询院三家核查机构对枣庄市第二批35家控排企业开展碳排放现场核查。二是扎实推进低碳试点建设。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重点控排企业2016年、2017年数据统计、核算与核查工作,有序推进配额分配,加快融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五)环境质量改善更加明显

  

1、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加强对重点行业治污设施运行的监管,全面完成列入规划的工业治污项目。全市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20171-11月份,全市蓝天白云天数238天,比去年全年增加39天;201710月底前,城市建成区内10蒸吨/小时及以下锅炉已全面淘汰;10万千瓦以下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已完成30台,完成率为91%1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已完成34台,完成率为81%;正式印发《枣庄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和省里指示及时发布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实现了污染物削峰降频的目标,今年1-11月重污染天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9天。

  

2、巩固提高水污染治理。扎实开展涵养水源行动,完成37处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建成8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3、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编制印发《枣庄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开展重金属企业调查监测,加强涉重行业污染防控。

  

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积极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目前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累计存池量达16.19万户,年处理畜禽粪污350万吨。实施化肥使用零增长与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推广0.008mm以上地膜30.47万亩,地膜收回率达到90%以上,残膜累计不超过1kg/亩。开展生物双降解地膜试验示范,推广双降解地膜栽培技术,实现地膜栽培的清洁生产。

  

5、抓好环境风险防控。我市今年新建成2家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分别为山东扬子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鲁南渤瑞危险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建立良性考核机制,每月调度涉危废企业规范化管理达标情况,每年对各区(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六)人与生态环境更加和谐

  

1、保护和培育森林生态系统。全面完成2017年度国家森林城市十大提升工程建设任务,完成造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9%。建设生态绿色廊道576公里,建立优良乡土树种繁育示范地9000亩。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零。2、保护和修复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指导市中区九龙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迎接国家验收。采取植树种草恢复湿地14000亩,湿地保护率达到71%3、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实施,2008年以来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3.21万亩。加强土壤改良修复,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完成2017年新增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6万亩的任务。4、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17年,全市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42平方公里,超额完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年度治理目标计划。5、加强地下水保护。2017年,我市地下水位埋深小于6.25,全市利用地下水较去年下降3000万立方米,南水北调水源利用超过10万立方米/日。6、保护生物多样性。逐步加大各级财政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力度,建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监督机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舆论引导效果。7、大力开展矿山地质生态修复治理。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约7亿元,用于破损山体、废弃采矿坑修复治理,其中破损山体38个,共完成土石方工程量880万立方,完成率66%;植树15万棵,平整土地160万平方米,恢复耕地6079.05亩,林地2733.15亩,形成了市中露天开采铁矿区、薛城店韩路黄风口、山亭双山、乔山等治理示范区,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生态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1、完善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制度。一是划定生态红线保护,编制枣庄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年),启动枣庄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优化调整工作。二是强化资源消耗管控。加大对高耗能项目能评审查力度,对新上耗煤项目严格实行减量替代。三是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划定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地方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科学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2、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和环境信息公开。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等规定的要求,在网站对环评文件审批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实行受理、批复公告全过程公示。

  

3、规范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待《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办法(试行)》正式印发后,开展我市生态保护补偿运行机制工作。

  

4、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在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用途管控。

  

5、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加大生态环境相关指标考核力度。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做好全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

  

6、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出台《枣庄市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责任追究情形,确定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形式,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7、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根据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适时出台、修订包括水、声、气、固废、土壤、湿地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地方性规章制度。

  

8、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一是积极参与全国、省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组织开展重点控排企业2016年、2017年数据统计、核算与核查工作,有序推进配额分配,加快融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二是建立水权水市场制度。相继完成了5家大中型灌区的农业取水许可证办理,着力抓好市中区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工作,完成1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目标任务。三是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等工作。

  

9、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一是推动相关费税改革。深入推进天然气输配价格改革,探索建立区域综合水价制度,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居民、非居民供热计量收费价格改革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或项目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或项目收益债融资发展,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0、完善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体系。加强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源头数据管控、行业数据评估、关联平衡审核,全面完整、客观真实地反映发展实际,为各级推进工作、实施考核提供坚强有力统计支撑。

  

(八)全民参与氛围更加浓厚

  

1、推动生态文明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等期间,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生态文化知识,为生态文明建设夯实群众基础。深入挖掘我市生态文化资源,加强文艺创作规划,论证推出了一批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重点文艺作品。组织开展全市第二届榴花文艺奖评选,表彰了歌曲《那片山楂花》《梦回湿地》等弘扬生态文化的优秀作品,并通过展演、展播、展映、连载等模式,加大获奖作品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学校、家庭、社区、机关,2017年我市有3个单位、2所学校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37个单位、12个家庭、12所学校和5个社区分别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家庭、校园、社区,评选出69个市级文明单位、78个市级文明校园、20个市级文明家庭,14个市级文明社区,在全社会起到了较好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引领作用。

  

2、推动生活方式更加绿色健康。在党政机关、社区家庭、村镇、学校、企业、餐饮业开展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行动,充分利用传统、新兴媒体,加强对开展绿色消费反对铺张浪费行动的宣传报道,播放节俭养德的公益广告,抵制餐桌浪费、包装过度、生活浪费等不良风气。广泛开展光盘行动 文明餐桌活动,全市制作发放宣传画册7万份、文明餐桌座牌10万个,在各酒店、餐馆、食堂、餐厅广泛张贴、摆放,形成勤俭节约的浓厚氛围。

  

3、推动公众参与渠道更加畅通。一是建立生态信息公开机制。利用现有信息发布资源,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知情权,有序增强公众参与程度。二是鼓励全民主动参与。2017年,通过枣庄发布官方微博微信等外宣平台发布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消息130余条。枣庄环保微博粉丝突破80万人,继续保持全省环保系统政务微博粉丝量第一的位置。全市注册生态环保类志愿服务组织32个,开展了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进社区活动、青春汇绿幸福新枣庄植树活动、节能低碳进家庭宣讲活动等一批有影响的志愿服务活动,吸引大批市民主动参与环保公益宣传。

  

(九)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更加完善

  

1、构建统筹协调推进机制。明确各区(市)党委和政府要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指导其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协调市直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完善工作措施,有序推进本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

  

2、构建科技创新引领机制。坚持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聚焦科技人才建设,统筹推进智力资源协同创新发展,深化科技合作交流,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培养。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作用。强化规划战略研究,着力启动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加快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进城市双修规划。强化生态指标规划管控,严格实施城市蓝线、绿线、紫线规划管控。强化规划实施落地,重点实施好《枣庄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规划》等规划,助推落实青山拥城、碧水绕城工程。加强相关规划衔接,衔接城乡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充分体现并保护好地域生态绿色特征。

  

2、进一步聚焦生态转型发展。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体系,组织做好2018年百万亩土地整治项目的立项资料编制、现场踏勘和专家论证等立项工作,完成2018年耕地质量年度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结合损毁山体治理,科学设置采矿权,有序推进建材石料矿权出让,缓解市场紧缺;进一步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做好各类用地评价工作,加快批而未供土地的消化利用。积极研究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路子,努力推动把地质环境治理单纯的投入事业变为投入有回报的产业。

  

3、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投资立项把关,强化对项目投资管理及信息系统的运用,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管理的办公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做好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等工作,做好高耗能行业管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碳排放交易管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煤炭减量替代等。坚持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促进化工、建材、电力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替代燃煤使用。

  

4、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一是依法节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用能行为,确保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有效落实。二是创新节能。积极探索落实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在重点耗能行业全面推行能效对标,力争化工、建材等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争创一批能效领跑者。三是依标节能。充分利用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使一批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四是系统节能。协调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节能,动员全社会关注节能、参与节能。

  

5、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一是强化扬尘污染防治。突出抓好施工工地、道路、裸露土地、道路绿化带、渣土运输等行业区域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污染防治措施符合各项技术标准要求,有效降低PM10指标浓度。二是强化秸秆禁烧。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等道路沿线,特别是冬季马铃薯主产区为禁烧工作防范和督查重点,严禁露天焚烧秸秆、落叶、荒草、垃圾等杂物,确保全年不烧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三是及时落实各预警级别减排措施。按照预警级别,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减排措施,突出抓好秋冬季雾霾等重污染天气应对,增加洒水、抑尘频次,对列入重污染天气工业源项目清单的企业,一律实施限产、停产措施。

  

6、进一步提高水环境质量。一是完善法规,切实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尽快完成《枣庄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立法前期工作,形成送审稿提请市人大审议,为我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全市饮用水水源联合保护制度,立足于长管、管好的原则,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逐步对相关河道实施有计划的清淤及生态修复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林建设,营造清水走廊生态通道,加大湿地建设和保护力度,增加河道水体生态容量。

  

7、进一步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省控和市控监测点位设置,基本建成枣庄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监测土壤中镉、汞、砷、铅、铬、铜、锌、镍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重点监管化工、医药、焦化、铅蓄电池制造等行业,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8、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一是推进生态市创建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推进生态文明系列创建,加快省级生态市创建步伐。二是实施绿化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十大提升工程建设,制定2018十大提升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启动实施绿满城乡 美丽枣庄国土绿化行动,2018年力争全市完成造林面积5万亩。力争建成1个省级森林乡镇、20个省级森林村庄。加强湿地公园建设,推进湿地恢复和综合治理,湿地资源保护率达到75%以上,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9、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开展公益广告征集评选活动,面向社会征集一批主题鲜明、创意新颖的生态文明公益广告作品。加大生态文明公益广告投放力度,确保城区主干道、社区、公共服务场所有效覆盖,并向农村地区广泛延伸。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两微一端等宣传媒介,组织策划主题宣传,刊播生态文明公益广告,努力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带动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提升。

  

  

  

枣庄市人民政府

  

2018112